電視劇裡每個腦出血病人都有手術,而手術後都能康復…?
電視劇大部分都偏向戲劇性,當中的主角通常都是英雄式的挺身而出,病人順利康復大團完結局。事實上大部分時間醫生是迫不得已才選擇開刀為病人動手術,目的是為了救命,只有小部分病人可完全康復。
出血性中風大概只是中風的少數,是所有中風的15%,而當中腦出血最主要成因是高血壓,常見的出血位置都是比較深層的,包括腦部基底核(basal ganglion) ,丘腦(thalamus) ,腦橋(pons) ,和小腦(cerebellum) ,所以一般來說腦出血都為病人帶來某些殘障,甚至死亡的風險。不幸的是腦神經受損便很難復原,所以只有很少時候手術能真正為病人帶來功能性的復原,而要承認的是大部分時間手術目的只是為救命,特別在腦壓高及阻塞性腦積水的情況下,手術目的是減低病人即時死亡的風險,希望可以透過接下來的復康療程為病人帶來合理的生活質素。根據香港腦神經外科統籌小組在2018年的研究,香港公立醫院在2016至2017年間處理了552宗高血壓性腦出血手術,佔全部腦出血個案的10%,而當中只有平均13.5%的病人有較佳的復原,很可怕吧?! 所以還是預防勝於治療,若有吸煙習慣,高血壓等問題應儘快處理,透過改善飲食習慣,生活習慣,高血壓藥物等去減低高血壓導致的腦出血風險!
除了高血壓導致的腦出血,還有一些是其他成因引致的,包括動靜脈腦血管畸形爆裂,腦腫瘤出血和一些凝血因子問題的出血。這些成因的出血位置因人而異,所以如果出血位置比較表面,而病人身體狀況適合的話,手術也是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治療方案,往往都可以有某程度的幫助。
還有不得不提的是蛛網下腔出血,一般成因都是顱內動脈瘤破裂。雖然死亡及嚴重殘障的比例高達六成,但因為再破裂的風險高,所以一般來說我們都建議手術去防止動脈瘤再破裂。一般來說可以分傳統開腦手術,使用手術鉗鉗閉破裂的地方;另一治療方案是介入式治療,透過微導管將鋼絲堵塞破裂處。醫生會考慮不同的因素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方案。但這只是第一關,在出血後的三星期,更要觀察有沒有其他併發症,包括腦血管收縮,腦積水,和腦癎症等。
所以總括來說,腦出血都是嚴重疾病,會導致殘障及死亡,所以還是預防勝於治療,平時要保持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,可以在家中檢查血壓,若有高血壓可透過藥物控制至正常水平。
(林 肇 基 醫 生)